首页

沈阳女王调教冥妃

时间:2025-05-29 01:02:59 作者:广东高院发布未成年人司法保护典型案例 浏览量:43166

  城市绿化,关系生态环境改善、城市治理现代化的大课题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“搞好城市内绿化,使城市适宜绿化的地方都绿起来”,指出“建城市、搞工业、保生态都要用地,必须精打细算,排出优先序,绝不能占用耕地和违背自然规律去搞造林绿化”,体现了尊重规律、统筹兼顾、系统施治等科学思维方法,为做好城市绿化工作提供了重要指引。

  科学绿化是遵循自然规律和经济规律、保护修复自然生态系统、建设绿水青山的内在要求。现实中,个别地方在规划城市绿化时不尊重科学规律,忽视对当地土地适宜性、水资源的时空分布和承载能力等进行科学论证;在开展绿化设计施工时大干快上、急功近利,缺乏有效监督管理;在城市绿化的养护管护中大而化之、一“种”了之,管理责任落实不到位,等等。思想理念上存在偏差、治理能力上存在短板、工作机制上还有缺陷,正是城市绿化中形式主义问题屡禁不绝的原因。让城市绿化更加科学,就要充分认识到城市绿化是一项系统性工程,必须以系统思维加强统筹谋划、以科学精神推进工作落实。

  当前,人民群众对优美生态环境的需要日益提升,城市绿化也要坚持数量和质量并重、质量优先。这对城市的建设者、管理者提出了更高要求。北京市结合城市更新和“疏解整治促提升”专项行动,科学布局设置休闲公园、城市森林等;上海市用好“边角料”见缝插绿,一个个小微绿地、“口袋公园”出现在市民身边;河北雄安新区秉持先植绿、后建城的理念稳步推进“千年秀林”工程,规划图上的绿色雄安正一步步变成现实。这些都启示我们,为民植绿,既要有恢弘大气的写意之笔,也要下精工细作的绣花功夫。坚持保护优先、自然恢复为主,统筹考虑生态合理性和经济可行性,才能不断提升城市绿化的质量和效益。

  提升城市绿化的精准性、科学性,关键是尊重自然、顺应自然、保护自然,走科学、生态、节俭的绿化发展之路。一方面要增强统筹兼顾之谋,处理好城市绿化和耕地保护、生态修复、生物多样性保护等关系,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,充分考虑水资源承载能力,统筹考虑生态合理性和经济可行性,合理布局绿化空间。另一方面要提升组织实施之能,进一步完善政策机制、健全管理制度、强化科技支撑、加强组织领导,坚持节约优先、量力而行,节俭务实开展国土绿化。与此同时,要坚持广大人民群众在城市建设和发展中的主体地位,倾听人民呼声、了解群众意愿,充分发挥群众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。特别是社会普遍关心且政府主导的重大绿化项目,必须经过科学论证,广泛听取各方面意见。

  其实不光是城市绿化,城市治理的方方面面都要以绣花功夫把工作做扎实、做到位。那种不尊重规律的胡干、不注重效益的蛮干、简单化一刀切的乱干,不仅办不成事,甚至还会耽误事,说到底就是一种懒政。注重在科学化、精细化、智能化上下功夫,强化系统观念,统筹解决好工作中两难、多难问题,把握好时度效,防止“单打一”,才能通过绣花般的细心、耐心、巧心提高精细化水平,绣出城市的品质品牌。

  一流城市要有一流治理,人民城市要始终为人民。坚持把让人民宜居安居放在首位,不断提高城市治理水平,推动治理手段、治理模式、治理理念创新,我们就一定能构建和谐优美生态环境,把城市建设成为人与人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家园。

  《 人民日报 》( 2023年08月22日 04 版) 【编辑:李岩】

展开全文
相关文章
广东助力346个文旅项目引入金融“活水”

“中国的发展经验对我们来说有很大的借鉴意义,我们期待通过此次峰会成果的落实,埃中两国能够在治国理政、经济改革等方面展开更加深入的交流与合作。”马吉德说。

中国机电商会:欧盟若支持对华电动汽车征税将失去投资

这是现行仲裁法自1995年施行以来的一次重要修订。据了解,此次修订着眼于解决仲裁制度和实践中的突出问题,健全完善具有中国特色、与国际通行规则相融通的仲裁法律制度,着力提升仲裁公信力和国际竞争力,营造市场化、法治化、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,更好服务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开放。

四川荥经:“鸽子花”在大熊猫国家公园“飞舞”

在职典礼上,广州市委统战部常务副部长李庆奎对青企联的发展寄予厚望。他强调,青企联要强化政治引领,坚定发展方向;聚焦创新发展,服务大局战略;深化内部建设,提升服务效能;勇担社会责任,展现青年风采。

习言道|让传统产业焕发新的生机活力

多家企业在会上签署合作协议,涉及算力服务器、数据中心、调度软件与平台、服务运营等基础设施,以及半导体材料、芯片设计、产研融合等配套产业领域。

报告:2023年银行业金融机构离柜交易笔数达4914.39亿笔

在论坛上,在题为“新发传染病大流行与微生物学检验的准备”学术报告中,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张文宏教授强调,每一次传染病大流行的根源与演进轨迹均独一无二,人类社会无法依赖侥幸心理来应对未来的挑战。他介绍了未来可能引发大流行风险的28个病毒家族及一组细菌,共计1652种病原体,并强调面对未知疫情时,微生物检验作为关键一环,能为早期预警提供科学依据,是后续治疗药物研发不可或缺的基石;通过精准、高效的微生物检验技术,可更好地理解病原体特性,加速治疗方案的探索与优化,为守护人类健康构筑起坚实的防线。

相关资讯
热门资讯